Linux进程间通信(1)- 信号(signal)机制

1 概述
Linux和类Linux系统下进程间通信(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IPC)有很多种方式,包括套接字(socket),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管道(pipe),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等[1],各自有各自的一些应用场景和用途,这次就来总结一下通过信号(signal)的机制。

信号,是Linux中向进程发送的消息,接收到该信号的进程会相应地采取一些行动,即通过软中断的方式来响应这个信号,触发一些事先指定或特定的事件。进程之间可以互相通过系统调用kill来发送信号,内核也可以因为内部事件而给进程发送信号,通知进程发生了某件事件[2]。

2 signal的系统api使用
2.1 响应信号

程序可以用signal库函数来处理信号,它的定义如下:

#include <signal.h>
void (*signal(int sig, void (*func)(int)))(int);

这个定义表示,signal是一个带有sig和func两个参数的函数,其中func是一个函数指针,指向的函数带有1个int类型参数且无返回值,signal函数返回值也是一个带有1个int类型参数且无返回值的函数指针。signal函数作用是绑定信号值为sig的信号的响应时间为func指向的函数,即当捕获到sig信号时,调用func指向的函数(可称为信号处理函数),另外func也可以用下面两个特殊值之一来代替信号处理函数:

    SIG_IGN    忽略信号
    SIG_DFL    恢复默认行为

编写一个示例程序C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ignal.h>

void handler(int sig) {
    printf("this signal no. is %d\n", sig);
    printf("Restore to default.\n");
    signal(sig, SIG_DFL);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leep_sec = 1;
    int count = 1;
    signal(SIGINT , handler);
    while(1) {
        printf("waiting signal %d secs.\n", count);
        sleep(sleep_sec);
        count += 1;
    }
    return 0;
}

编译运行:


可以发现,当我们按Ctrl+C时,操作系统会给该程序发送信号值为2的信号,其实是SIGINT信号,在main函数中,设定捕获SIGINT信号时,去执行handler函数。正常情况下,程序进行不断的sleep和printf循环,当收到SIGINT信号时,会发生软件中断,保存现场,然后转而去执行信号处理函数,这里也就是handler,执行完后,回到现场,继续执行中断时的后续代码。

在handler信号处理函数里,我们使用了SIG_DFL的值来进行重绑定,于是下一次我们通过键盘按Ctrl+C时,它就中断去执行默认的信号处理函数而不是handler了,于是就退出程序了。

signal函数返回的是先前对指定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函数的函数指针,如果未定义信号处理函数,则返回SIG_ERR并设置errno为一个正数值,如果给出的是一个无效的信号,或者尝试处理的信号是不可捕获或不可忽略的信号(如SIGKILL),errno将被设置为EINVAL。

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不同版本的UNIX/LINUX系统,对信号处理方式上有些不同,比如有的是执行完信号处理函数后,自动的将对应的信号的处理函数恢复到默认,而有的不是,所以这里我们希望恢复到默认,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写出恢复默认的代码;
信号的值,会因为系统的不同而不同,比如我们这个系统的SIGINT的值是2,可能其他的就不一定
信号的名称是在头文件signal.h中定义的,它们以SIG开头,比如下表:

信号名称 说明
SIGABORT  *进程异常终止
SIGALRM 超时警告
SIGFPE *浮点运算异常
SIGHUP 连接挂断
SIGILL  *非法指令
SIGINT     终端中断
SIGKILL     终止进程(此信号不能被捕获或忽略)
SIGPIPE 向无读进程的管道写数据
SIGQUIT 终端退出
SIGSEGV *无效内存段访问
SIGTERM  终止
SIGUSER1  用户定义信号1
SIGUSER2  用户定义信号2

其中带*的信号,系统对该信号的响应视具体实现而定。如果进程接收到上表信号中的任何一个,但事先没有安排捕获它,进程将会立刻终止。通常,系统将会生成core文件,放在当前目录下,该文件是进程在内存中的映像,对程序调试很有用处。当然,系统还有很多其他的信号,比如后文所述,可以通过 kill -l 来查看可发送的信号。

2.2 发送信号
进程可以通过调用kill函数向包括它本身在内的其他进程发送一个信号。如果程序没有权限,kill函数会调用失败,失败的常见原因是目标进程由另一个用户所拥有,这个函数跟shell同名命令kill的功能完全一样,定义如下: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ignal.h>

int kill(pid_t pid, int sig);

kill函数中,pid表示要发送信号到达的目标进程的进程id,sig为发送的信号值。

成功时,返回0。失败时,返回-1,并设置 errno变量,errno值包括以下情况:

    errno = EINVAL     给定的信号无效
    errno = EPERM      发送进程权限不够
    errno = ESRCH      目标进程不存在

Linux信号机制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用的闹钟功能,进程可以通过调用alarm函数在经过预定时间后发送一个SIGALRM信号:

#include <unistd.h>

unsigned int alarm(unsigned int seconds);

alarm函数用来在seconds秒之后安排发送一个SIGALRM信号,但由于处理的延时和时间调度的不确定性,实际闹钟时间比预先安排的要稍微拖后一点儿。如果把参数设置为0,则取消所有已设置的闹钟请求。

还有另外一个有用的信号函数:

#include <unistd.h>

int pause(void);

它的作用很简单,就是把程序的执行挂起直到有一个信号出现为止,才会继续运行它下面的代码。 
这个函数很有用,因为有时我们需要等待某个信号的发生,使用它便意味着程序不需要总是在执行,浪费CPU资源,对系统性能造成极大的影响。

对于信号机制的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信号出现在系统调用的执行过程中,可能有些系统调用会失败,大多数情况是一些比较慢得调用,比如从终端读数据,如果在这个系统调用等待数据时出现一个信号,它就会返回一个错误。工程实践中使用时,要十分注意和周全考虑。

其实上面介绍的传统UNIX编程中的signal和其相关函数,X/Open和UNIX规范推荐了一个更新更健壮的信号编程接口: sigaction,定义如下:

#include <signal.h>

int sigaction(int sig, const struct sigaction* act, struct sigaction *oact);

3 Linux系统命令使用
想要给一个进程发送信号,而该进程并不是当前的前台进程,就需要使用kill命令[4],它需要一个可选的信号代码,和一个进程ID,例如给PID为520的进程发送挂断信号(SIGHUP),使用如下命令:

    命令格式:kill [参数] [进程号]
    例如:
    kill -HUP 520

如果没有指定信号代码或值,则默认情况下,采用编号为15的TERM信号。TERM信号将终止所有不能捕获该信号的进程。对于那些可以捕获该信号的进程就要用编号为9的kill信号,强行“杀掉”该进程。

    命令参数:
    -l  信号,如果不加信号的编号参数,则使用“-l”参数会列出全部的信号名称
    -a  当处理当前进程时,不限制命令名和进程号的对应关系
    -p  指定kill 命令只打印相关进程的进程号,而不发送任何信号
    -s  指定发送信号
    -u  指定用户

比如可以使用-l参数列出所有支持的信号和他们的值:


kill命令有一个变体,即killall,它可以给运行着某一命令的所有进程发送信号,一般的Linux系统都会有这个命令,如果不知道某进程的pid,或者想给执行相同命名的许多不同的进程发送信号,这条命令就很有用了,一重常用的做法是,通知inetd程序重新读取它的配置选项[1]:

    killall -HUP inetd

参考文献
[1] Linux程序设计(第4版)

[2] Linux信号(signal)机制分析, http://www.cnblogs.com/hoys/archive/2012/08/19/2646377.html

[3] 每天一个linux命令(42):kill命令,http://www.cnblogs.com/peida/archive/2012/12/20/2825837.html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vanturman/article/details/84311209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