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TO B产品的思考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 https://blog.csdn.net/Julialove102123/article/details/101539814

每次转行或者跳槽的时候,大家都会挖空相似去想自己以后要走哪个方向,而我也是众多大军中的一员!

最近拿到了小米的offer,整体方向是偏中台方向,说实话对中泰这边不是特别了解,但是大体上是走的to B。在接触to B之前一直觉得自己喜欢而To C 而且很适合做那方面的产品,但是人总是有所舍有所得,在兼顾自己喜欢的同时势必要考虑一下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我花时间了解了一下to B的产品,今天我们就来一个剖析!

国内的To B产品这些年越来越受到重视了,相关的书籍还有课程之类的也开始出现在市面上,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 To C 产品的空间越来越少,且面向用户的流量费用在变贵,都绕不开几个巨头。

  2. 国内企业做 To B 产品的意识越来越强,尤其传统行业会有不小的压力。而“上天、入地、出海”中的“入地”,绝大多数跟传统行业的结合,都是做 To B 的探索。

  3. 许多“传统”互联网企业面临寒冬,也要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交易方式,这也属于 To B 的范畴。

TO C产品的客户是终端消费者,而TO B产品的客户是企业机构。TO C产品重运营,体验是王道;TO B产品重营销,场景是核心。

通过简单的分析,我们发现TO C和TO B的确是两种不同的套路:

  • 一个在线上,一个在线下;
  • 一个靠运营,一个靠营销;
  • 一个重规模,一个重场景;
  • 一个高风险高回报,一个低风险稳增长。

所以简单的从TO C复制到TO B,很容易失败。TO C到TO B的转化,我建议需要关注几个方面: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7565451 查看本文章
  1. 建立独立的团队和符合TO B特点的组织模式。用同一套人马做两种风格的事情,毕然会造成思路的混淆,以及组织体系和绩效体系不明确的现象。大公司通过并购的方式而不是内部创业,基本也是基于团队基因的考虑。
  2. 建立符合TO B产品研发的团队和体系。重视有行业背景或者行业理解力的产品人员,架构人员具备领域设计能力,以灵活的系统扩展性设计为核心。
  3. 推广模式,市场活动从线上转到线下。从重运营转到重营销的上面来,可以尝试代理商模式,多参加展会,多做公关活动,从影响每个人到影响关键人。

在向TO B产品的演化过程中,仍然需要审视自己的核心能力,TO B产品不像TO C的产品那样,一旦满足了用户的某种痛点需求,加上资本的助燃就可以快速发展起来,TO B产品更看重的是对一个行业理解和积累,把对于这个行业的理解,对于某一块业务场景的打造,深入的、扎实的设计到自己的产品体系里去,虽然营销很重要,但最终还是要靠产品的能力取胜。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Julialove102123/article/details/101539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