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SE 基础复习(三)高级概念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 https://blog.csdn.net/Unicorn_JF/article/details/100047996

1、什么是反射?

反射主要是指程序可以访问、检测和修改它本身状态或行为的一种能力。
Java反射机制主要提供了以下功能:

  1. 在运行时判断任意一个对象所属的类。
  2. 在运行时构造任意一个类的对象。
  3. 在运行时判断任意一个类所具有的成员变量和方法。
  4. 在运行时调用任意一个对象的方法。

2、什么是 java 序列化?什么情况下需要序列化?

我们有时候将一个java对象变成字节流的形式传出去或者从一个字节流中恢复成一个java对象,例如,要将java对象存储到硬盘或者传送给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这个过程我们可以自己写代码去把一个java对象变成某个格式的字节流再传输,但是,jre本身就提供了这种支持,我们可以调用OutputStream的writeObject方法来做,如果要让java帮我们做,要被传输的对象必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这样,javac编译时就会进行特殊处理,编译的类才可以被writeObject方法操作,这就是所谓的序列化。需要被序列化的类必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该接口是一个mini接口,其中没有需要实现的方法,implementsSerializable只是为了标注该对象是可被序列化的。

  1. Java 提供了一种对象序列化的机制,该机制中,一个对象可以被表示为一个字节序列,该字节序列包括该对象的数据、有关对象的类型的信息和存储在对象中数据的类型。

  2. 将序列化对象写入文件之后,可以从文件中读取出来,并且对它进行反序列化,也就是说,对象的类型信息、对象的数据,还有对象中的数据类型可以用来在内存中新建对象。

  3. 整个过程都是Java虚拟机(JVM)独立的,也就是说,在一个平台上序列化的对象可以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平台上反序列化该对象。

  4. 什么情况下需要序列化:

    a)当你想把的内存中的对象状态保存到一个文件中或者数据库中时候;
    b)当你想用套接字在网络上传送对象的时候;
    c)当你想通过RMI传输对象的时候;

  5. 一个类的对象要想序列化成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该类必须实现 java.io.Serializable 对象。
    二、该类的所有属性必须是可序列化的。如果有一个属性不是可序列化的,则该属性必须注明是短暂的。

3、解释Serializable接口的作用

在web开发中,如果对象被保存在了Session中,tomcat在重启时要把Session对象序列化到硬盘,这个对象就必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如果对象要经过分布式系统进行网络传输或通过rmi等远程调用,这就需要在网络上传输对象,被传输的对象就必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

4、动态代理是什么?有哪些应用?

动态代理

当想要给实现了某个接口的类中的方法,加一些额外的处理。比如说加日志,加事务等。可以给这个类创建一个代理,故名思议就是创建一个新的类,这个类不仅包含原来类方法的功能,而且还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了额外处理的新类。这个代理类并不是定义好的,是动态生成的。具有解耦意义,灵活,扩展性强。

应用

  1. Spring的AOP;
  2. 加事务;
  3. 加权限;
  4. 加日志。

5、怎么实现动态代理?

首先必须定义一个接口,还要有一个InvocationHandler(将实现接口的类的对象传递给它)处理类。再有一个工具类Proxy(习惯性将其称为代理类,因为调用他的newInstance()可以产生代理对象,其实他只是一个产生代理对象的工具类)。利用到InvocationHandler,拼接代理类源码,将其编译生成代理类的二进制码,利用加载器加载,并将其实例化产生代理对象,最后返回。

6、对象拷贝

6-1、为什么要使用克隆?

想对一个对象进行处理,又想保留原有的数据进行接下来的操作,就需要克隆了,Java语言中克隆针对的是类的实例。

6-2、如何实现对象克隆?

有两种方式:

  1. 实现Cloneable接口并重写Object类中的clone()方法;
  2. 实现Serializable接口,通过对象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实现克隆,可以实现真正的深度克隆。代码如下:
import java.io.ByteArrayInputStream;
import java.io.ByteArrayOutputStream;
import java.io.ObjectInputStream;
import java.io.ObjectOutputStream;
import java.io.Serializable;

public class MyUtil {

    private MyUtil() {
        throw new AssertionError();
    }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public static <T extends Serializable> T clone(T obj) throws Exception {
        ByteArrayOutputStream bout = 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
        ObjectOutputStream oos = new ObjectOutputStream(bout);
        oos.writeObject(obj);

        ByteArrayInputStream bin = new ByteArrayInputStream(bout.toByteArray());
        ObjectInputStream ois = new ObjectInputStream(bin);
        return (T) ois.readObject();

        // 说明:调用ByteArrayInputStream或ByteArrayOutputStream对象的close方法没有任何意义
        // 这两个基于内存的流只要垃圾回收器清理对象就能够释放资源,这一点不同于对外部资源(如文件流)的释放
    }
}

注意:基于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实现的克隆不仅仅是深度克隆,更重要的是通过泛型限定,可以检查出要克隆的对象是否支持序列化,这项检查是编译器完成的,不是在运行时抛出异常,这种是方案明显优于使用Object类的clone方法克隆对象。让问题在编译的时候暴露出来总是好过把问题留到运行时。

6-3、深拷贝和浅拷贝区别是什么?

  1. 浅拷贝只是复制了对象的引用地址,两个对象指向同一个内存地址,所以修改其中任意的值,另一个值都会随之变化,这就是浅拷贝。
  2. 深拷贝是将对象及值复制过来,两个对象修改其中任意的值另一个值不会改变,这就是深拷贝(例:JSON.parse()和JSON.stringify(),但是此方法无法复制函数类型)。

7、heap和stack有什么区别

java的内存分为两类,一类是栈内存,一类是堆内存

栈内存是指程序进入一个方法时,会为这个方法单独分配一块私属存储空间,用于存储这个方法内部的局部变量,当这个方法结束时,分配给这个方法的栈会释放,这个栈中的变量也将随之释放。

是与栈作用不同的内存,一般用于存放不放在当前方法栈中的那些数据,例如,使用new创建的对象都放在堆里,所以,它不会随方法的结束而消失。方法中的局部变量使用final修饰后,放在堆中,而不是栈中。

8、什么是assert

assertion(断言)在软件开发中是一种常用的调试方式,很多开发语言中都支持这种机制。

在实现中,assertion就是在程序中的一条语句,它对一个boolean表达式进行检查,一个正确程序必须保证这个boolean表达式的值为true;如果该值为false,说明程序已经处于不正确的状态下,assert将给出警告或退出。

一般来说,assertion用于保证程序最基本、关键的正确性。assertion检查通常在开发和测试时开启。为了提高性能,在软件发布后,assertion检查通常是关闭的。

9、流

9-1、java 中 IO 流分为几种?

  1. 按功能来分:输入流(input)、输出流(output)。

  2. 按类型来分:字节流和字符流。

    字节流继承于InputStream OutputStream;
    字符流继承于InputStreamReaderOutputStreamWriter。

  3. 字节流和字符流的区别是:字节流按 8 位传输以字节为单位输入输出数据,字符流按 16 位传输以字符为单位输入输出数据。

9-2、字节流与字符流的区别

要把一片二进制数据数据逐一输出到某个设备中,或者从某个设备中逐一读取一片二进制数据,不管输入输出设备是什么,我们要用统一的方式来完成这些操作,用一种抽象的方式进行描述,这个抽象描述方式起名为IO流,对应的抽象类为OutputStream和InputStream,不同的实现类就代表不同的输入和输出设备,它们都是针对字节进行操作的。

在应用中,经常要完全是字符的一段文本输出去或读进来,计算机中的一切最终都是二进制的字节形式存在。

对于“中国”这些字符,首先要得到其对应的字节,然后将字节写入到输出流。读取时,首先读到的是字节,可是我们要把它显示为字符,我们需要将字节转换成字符。由于这样的需求很广泛,人家专门提供了字符流的包装类。

底层设备永远只接受字节数据,有时候要写字符串到底层设备,需要将字符串转成字节再进行写入。

字符流是字节流的包装,字符流则是直接接受字符串,它内部将串转成字节,再写入底层设备,这为我们向IO设别写入或读取字符串提供了一点点方便。

9-3、BIO、NIO、AIO 有什么区别?

  1. BIO:Block IO 同步阻塞式 IO,就是我们平常使用的传统 IO,它的特点是模式简单使用方便,并发处理能力低。
  2. NIO:New IO 同步非阻塞 IO,是传统 IO 的升级,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通过 Channel(通道)通讯,实现了多路复用。
  3. AIO:Asynchronous IO 是 NIO 的升级,也叫 NIO2,实现了异步非堵塞 IO ,异步 IO 的操作基于事件和回调机制。

10、Files的常用方法都有哪些?

  1. Files.exists():检测文件路径是否存在。
  2. Files.createFile():创建文件。
  3. Files.createDirectory():创建文件夹。
  4. Files.delete():删除一个文件或目录。
  5. Files.copy():复制文件。
  6. Files.move():移动文件。
  7. Files.size():查看文件个数。
  8. Files.read():读取文件。
  9. Files.write():写入文件。

10、java中会存在内存泄漏吗?

所谓内存泄漏:指一个不再被程序使用的对象或变量一直被占据在内存中。java中有垃圾回收机制,它可以保证当对象不再被引用的时候,对象将自动被垃圾回收器从内存中清除掉。

由于Java使用有向图的方式进行垃圾回收管理,可以消除引用循环的问题,例如有两个对象,相互引用,只要它们和根进程不可达,那么GC也是可以回收它们的。

java中的内存泄露的情况:
长生命周期的对象持有短生命周期对象的引用就很可能发生内存泄露,尽管短生命周期对象已经不再需要,但是因为长生命周期对象持有它的引用而导致不能被回收,这就是java中内存泄露的发生场景。

通俗地说,就是程序员可能创建了一个对象,以后一直不再使用这个对象,这个对象却一直被引用,即这个对象无用但是却无法被垃圾回收器回收的,这就是java中可能出现内存泄露的情况。

例如,缓存系统,我们加载了一个对象放在缓存中(例如放在一个全局map对象中),然后一直不再使用它,这个对象一直被缓存引用,但却不再被使用。

11、面向对象的七种设计原则

  1. 开闭原则(OCP:Open Closed Principle)

    核心: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即在设计一个模块的时候,应当使这个模块可以在不被修改的前提下被扩展。

  2. 里氏替换原则(LSP: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核心:在任何父类出现的地方都可以用他的子类来替代(子类应当可以替换父类并出现在父类能够出现的任何地方)。

    ①子类必须完全实现父类的方法。在类中调用其他类是务必要使用父类或接口,如果不能使用父类或接口,则说明类的设计已经违背了LSP原则。

    ②子类可以有自己的个性。子类当然可以有自己的行为和外观了,也就是方法和属性。

    ③覆盖或实现父类的方法时输入参数可以被放大。即子类可以重载父类的方法,但输入参数应比父类方法中的大,这样在子类代替父类的时候,调用的仍然是父类的方法。即以子类中方法的前置条件必须与超类中被覆盖的方法的前置条件相同或者更宽松。

    ④覆盖或实现父类的方法时输出结果可以被缩小。

  3. 单一职责原则(SRP: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核心:解耦和增强内聚性(高内聚,低耦合)

    类被修改的几率很大,因此应该专注于单一的功能。如果你把多个功能放在同一个类中,功能之间就形成了关联,改变其中一个功能,有可能中止另一个功能,这时就需要新一轮的测试来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

  4. 接口隔离原则(ISP: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核心思想:不应该强迫客户程序依赖他们不需要使用的方法。接口分离原则的意思就是:一个接口不需要提供太多的行为,一个接口应该只提供一种对外的功能,不应该把所有的操作都封装到一个接口当中.

    分离接口的两种实现方法:
    ①使用委托分离接口。(Separation through Delegation)
    ②使用多重继承分离接口。(Separation through Multiple Inheritance)

  5. 依赖倒置原则(DIP: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

    核心:要依赖于抽象,不要依赖于具体的实现。

    ①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两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抽象类或接口);
    ②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具体实现);
    ③细节(具体实现)应该依赖抽象。

    三种实现方式:
    ①通过构造函数传递依赖对象;
    ②通过setter方法传递依赖对象;
    ③接口声明实现依赖对象。

  6. 迪米特原则(最少知识原则)(LOD:Law of Demeter)

    核心思想:一个对象应当对其他对象有尽可能少的了解,不和陌生人说话。(类间解耦,低耦合)意思就是降低各个对象之间的耦合,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在模块之间只通过接口来通信,而不理会模块的内部工作原理,可以使各个模块的耦合成都降到最低,促进软件的复用

    注:
    1.在类的划分上,应该创建有弱耦合的类;
    2.在类的结构设计上,每一个类都应当尽量降低成员的访问权限;
    3.在类的设计上,只要有可能,一个类应当设计成不变;
    4.在对其他类的引用上,一个对象对其它对象的引用应当降到最低;
    5.尽量降低类的访问权限;
    6.谨慎使用序列化功能;
    7.不要暴露类成员,而应该提供相应的访问器(属性)

  7. 组合/聚合复用原则(CRP:Composite Reuse Principle)

    核心思想:尽量使用对象组合,而不是继承来达到复用的目的。该原则就是在一个新的对象里面使用一些已有的对象,使之成为新对象的一部分:新的对象通过向这些对象的委派达到复用已有功能的目的。

    复用的种类:
    1.继承
    2.合成聚合

    注:在复用时应优先考虑使用合成聚合而不是继承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nicorn_JF/article/details/100047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