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平衡二叉搜索树(AVL树)

目录

前言

1.AVL树——高度平衡二叉搜索树

1.1 AVL树的概念

1.2 AVL树节点的定义——三叉链

2.AVL树的插入

2.1 AVL树的旋转

        2.1.1 新节点插入较高右子树的右侧---右右:左单旋

        2.1.2 新节点插入较高左子树的左侧---左左:右单旋(逻辑同左单旋)

        2.1.3 新节点插入较高左子树的右侧---左右:先左单旋再右单旋

        2.1.4 新节点插入较高右子树的左侧---右左:先右单旋再左单旋

 总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前言

        AVLtree是一个“加上了额外平衡条件”的二叉搜索树。其平衡条件的建立是为了确保整棵树的深度为O(logN)。直观上的最佳平衡条件是每个节点的左右子树有着相同的高度,但这未免太过严苛,我们很难插入新元素而又保持这样的平衡条件。AVLtree于是退而求其次,要求任何节点的左右子树高度相差最多1。这是一个较弱的条件,但仍能够保证“对数深度”平衡状态。

1.AVL树——高度平衡二叉搜索树

1.1 AVL树的概念

         二叉搜索树虽可以缩短查找的效率,但如果数据有序或接近有序二叉搜索树将退化为单支树,查找元素相当于在顺序表中搜索元素,效率低下
因此,两位俄罗斯的数学家G.M.Adelson-Velskii和E.M.Landis在1962年发明了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当向二叉搜索树中插入新结点后,如果能 保证每个结点的左右子树高度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 (需要对树中的结点进行调整),即可降低树的高度,从而减少平均搜索长度。

平衡因子: 右子树高度-左子树高度

一棵AVL树或者是空树,或者是具有以下性质的二叉搜索树:
  • 它的左右子树都是AVL树
  • 左右子树高度之差(简称平衡因子)的绝对值不超过1(-1/0/1)
如果一棵二叉搜索树是高度平衡的,它就是AVL树。如果它有n个结点,其高度可保持在
O(log n),搜索时间复杂度O(log n)。

1.2 AVL树节点的定义——三叉链

template<class K,class V>
struct AVLTreeNode
{
	AVLTreeNode<K,V>* _left;
	AVLTreeNode<K, V>* _right;
	AVLTreeNode<K, V>* _parent;

	pair<K, V> _kv;
	int _bf;

	AVLTreeNode(const pair<K, V>& kv)
		:_left(nullptr),
		_right (nullptr),
		_parent (nullptr),
		_kv (kv),
		_bf (0)
	{}
};

2.AVL树的插入

AVL树就是在二叉搜索树的基础上引入了平衡因子,因此AVL树也可以看成是二叉搜索树。那么
AVL树的插入过程可以分为两步:
  • 按照二叉搜索树的方式插入新节点
  • 调整节点的平衡因子

插入影响他的祖先(父路径),左子树高度变了,parent->_bf--;右子树高度变了,parent->_bf++

插入操作前面同二叉搜索树,多了个cur->_parent指向parent操作。

再控制平衡:更新平衡因子。

更新平衡因子的规则:

1.新增在右,parent->_bf++;新增在左,parent->_bf--

2.更新后,parent->_bf == 1 or -1 ,说明parent插入前的平衡因子是0,说明左右子树高度相等,现在插入后有一边高,parent高度变了,需要继续往上更新

3. 更新后,parent->_bf == 0 ,说明parent插入前的平衡因子是1 or -1,说明左右子树一边高一边低,现在插入后两边一样高,插入填上了矮的那边,parent所在子树高度不变,不需要继续往上更新

4. 更新后,parent->_bf == 2 or -2 ,说明parent插入前的平衡因子是1 or -1,已经平衡临界值了,插入后变成2 or -2,打破平衡,parent所在子树需要旋转处理

 下面举几个例子(都是不带旋转的):最坏情况到根节点(即parent==nullptr)

代码实现:

        //控制平衡因子
		while (parent)
		{
			if (cur == parent->_left)
			{
				parent->_bf++;
			}
			else
			{
				parent->_bf--;
			}
			//插入后为0,说明插入前为1/-1,说明高度不一致,但是插入必定向矮的那端插入,插入后高度一致
			if (parent->_bf == 0)
			{
				break;
			}
			//插入后为1/-1,说明插入前为0,说明高度一致,现在高度改变,向上更新
			else if (abs(parent->_bf) == 1)
			{
				parent = parent->_parent;
				cur = cur->_parent;
			}
			//插入后为2,打破平衡,需要旋转处理
			else if (abs(parent->_bf == 2))
			{
				if (parent->_bf == 2 && cur->_bf == 1)
				{
					RotateL(parent);
				}
				else if (parent->_bf == -2 && cur->_bf == -1)
				{
					RotateR(parent);
				}
				else if (parent->_bf == -2 && cur->_bf == 1)
				{
					RotateLR(parent);
				}
				break;
			}
			else
			{
				assert(false);
			}
		}
	}

2.1 AVL树的旋转

AVL tree平衡条件:任何节点的左右子树高度最多相差1

当更新后parnt->_bf==2或者-2时,打破平衡临界值,此时需要进行旋转操作。

旋转原则:

        a.旋转成平衡树        b.保持搜索树规则

旋转情况分为4种:

        1.左单旋

        2.右单旋

        3.左右双旋

        4.右左双旋

其中(1,2)彼此对称,称为外侧(outside)插入。(3,4)彼此对称,称为内测(inside)插入。

        2.1.1 新节点插入较高右子树的右侧---右右:左单旋

抽象图:

上图在插入前,AVL树是平衡的,新节点插入到60的右子树中(注意:此处不是右孩子),60右子树增加了一层,导致以30为根的二叉树不平衡,要让30平衡,只能将30右子树的高度减少一层,左子树增加一层,

  即将右子树往上提,这样 30 转下来,因为 30比6 0小 ,只能将其放在6 0 的左子树,而如果6 0 有左子树,左子树根的值一定大于30 ,小于 60 ,只能将其放在 30 的右子树,旋转完成后,更新节点的平衡因子即可。在旋转过程中,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考虑:
  1. 60 节点的左孩子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2. 30 可能是根节点,也可能是子树
    如果是根节点,旋转完成后,要更新根节点
    如果是子树,可能是某个节点的左子树,也可能是右子树

具像图:

代码实现:

void RotateL(Node* parent)
	{
		Node* subR = parent->_right;
		Node* subRL = subR->_left;
		//根左旋,压下去,连接subRL
		parent->_right = subRL;
		if (subRL)
			subRL->_parent = parent;

		//记录下parent的父节点
		Node* ppNode = parent->_parent;

		subR->_left = parent;
		parent->_parent = subR;

		//如果根结点是父节点
		if (_root == parent)
		{
			_root = subR;
			subR->_parent = nullptr;
		}
		else
		{
			if (ppNode->_left == parent)
			{
				ppNode->_left = subR;
			}
			else
			{
				ppNode->_right = subR;
			}

			subR->_parent = ppNode;
		}
		subR->_bf = parent->_bf = 0;

	}

        2.1.2 新节点插入较高左子树的左侧---左左:右单旋(逻辑同左单旋)

上图在插入前,AVL树是平衡的,新节点插入到30的左子树(注意:此处不是左孩子)中,30左子树增加了一层,导致以60为根的二叉树不平衡,要让60平衡,只能将60左子树的高度减少一层,右子树增加一层,即将左子树往上提,这样60转下来,因为6030大,只能将其放在30的右子树,而如果30有右子树,右子树根的值一定大于30,小于60,只能将其放在60的左子树,旋转完成后,更新节点的平衡因子即可。在旋转过程中,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考虑:

1. 30 节点的右孩子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2. 60 可能是根节点,也可能是子树
    如果是根节点,旋转完成后,要更新根节点
    如果是子树,可能是某个节点的左子树,也可能是右子树

例子:

        在外侧插入状态中,k2“插入前平衡,插入后不平衡”的唯一情况如图左侧所示。A子树成长了一层,致使它比C子树的深度多2。B子树不可能和A子树位于同一层,否则k2在插入前就处于不平衡状态了。B子树也不可能和C子树位于同一层,否则第一个违反平衡条件的将是k1而不是k2。

         为了调整平衡状态,我们希望将A子树提高一层,并将C子树下降一层——这已经比AVL-tree所要求的平衡条件更进一步了。如图右侧是调整后的情况。我们可以这么想象,把k1向上提起,使k2自然下滑,并将B子树挂到k2的左侧。这么做是因为,二叉搜索树的规则使我们知道,k2>k1,所以k2必须成为新树形中的k1右子节点。二叉搜索树的规则也告诉我们,B子树的所有节点的键值都在k1和k2之间,所以新树形中的B子树必须落在k2的左侧。

 代码实现:

void RotateR(Node* parent)
	{
		Node* subL = parent->_right;
		Node* subLR = subL->_right;

		parent->_left = subLR;
		if (subLR)
			subLR->_parent = parent;

		Node* ppNode = parent->_parent;

		subL->_right = parent;
		parent->_parent = subL;
		
		if (_root == parent)
		{
			_root = subL;
			subL->_parent = nullptr;
		}
		else
		{
			if (ppNode->_left == parent)
			{
				ppNode->_left = subL;
			}
			else
			{
				ppNode->_right = subL;
			}
			subL->_parent = ppNode;
		}
		subL->_bf = parent->_bf = 0;
	}

        2.1.3 新节点插入较高左子树的右侧---左右:先左单旋再右单旋

将双旋变成单旋后再旋转,即:先对30进行左单旋,然后再对90进行右单旋,旋转完成后再考虑平衡因子的更新(平衡因子不固定,因为可能是在b插入,也可能是在c插入,也可能是h=0,在30的右插入)。旋转前60的平衡因子是判断依据,记录下来判断情况。

具像图:

 代码实现:

void RotateLR(Node* parent)
	{
		Node* subL = parent->_left;
		Node* subLR = subL->_right;
		int bf = subLR->_bf;

		RotateL(parent->_left);
		RotateR(parent);

		if (bf == 1)
		{
			subL->_bf = -1;
			parent->_bf = 0;
		}
		else if (bf == -1)
		{
			subL->_bf = 0;
			parent->_bf = 1;
		}
		else if (bf == 0)
		{
			subL->_bf = parent->_bf = 0;
		}
		else
		{
			assert(false);
		}
	}

        2.1.4 新节点插入较高右子树的左侧---右左:先右单旋再左单旋

 总结:

假如以pParent为根的子树不平衡,即pParent的平衡因子为2或者-2,分以下情况考虑
1. pParent的平衡因子为2,说明pParent的右子树高,设pParent的右子树的根为pSubR
        当pSubR的平衡因子为1时,执行左单旋
        当pSubR的平衡因子为-1时,执行右左双旋
2. pParent的平衡因子为-2,说明pParent的左子树高,设pParent的左子树的根为pSubL
        当pSubL的平衡因子为-1是,执行右单旋
        当pSubL的平衡因子为1时,执行左右双旋

旋转完成后,原pParent为根的子树个高度降低,已经平衡,不需要再向上更新。

旋转的价值和意义:

1.平衡

2.降高度(恢复到插入前的样子)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bang___bang_/article/details/13179394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