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慕课(学堂在线,华文慕课,网易公开课)

慕课(MOOC)(MOOCs是MOOC的复数形式,意指多门MOOC),英文直译"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Course)",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

慕课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1、大规模: 不是个人发布的一两门课程:"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是指那些由参与者发布的课程,只有这些课程是大型的或者叫大规模的,它才是典型的MOOC。

2、开放课程: 尊崇创用共享(CC)协议;只有当课程是开放的,它才可以成之为MOOC。

3、网络课程: 不是面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材料散布于互联网上。人们上课地点不受局限。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花最少的钱享受大学的一流课程,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网络联接即可。

4、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与评估:伴随着超大规模的学习访问、全球范围的协作交流和动态创生的信息资源,MOOC教学必然产生复杂的大数据,这些海量的实时学习数据都将被MOOC平台记录在案,为评估学术过程、预测未来表现和发现潜在问题提供服务。

收集、分析数据,开展大数据应用才是隐藏在“慕课”平台背后的秘密。与传统教学不同,慕课通过记录鼠标点击,就可以研究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发现不同的人对不同知识点不同的反应,例如用了多少时间,哪些知识点需要重复或强调,哪种陈述方式或学习工具最有效。通过向全世界开放,让最多的学习者在上面学习、使用,就可以收集最多数据,研究学习者行为模式、打造更好在线平台。

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L·汉尼希(John L. Hennessy)在一篇评论文章中解释说:

"由学界大师在堂授课的小班课程依然保持其高水准。但与此同时,网络课程也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如果和大课相比的话,更是如此。"

与国外慕课发展相类似,当下中国的慕课供应商分为两大类:一为高校或者教育组织,另一种则是商业机构,近几年来发展也很快。就高校慕课建设来说,除了像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外,还出现了诸如“上海高校课程中心”这样的系统平台。

学堂在线是由清华大学研发出的中文MOOC平台,于2013年10月10日正式启动,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任何拥有上网条件的学生均可通过该平台,在网上学习课程视频。

目前,学堂在线运行了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内外几十所顶尖高校的优质课程,涵盖计算机、经管创业、理学、工程、文学、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

在2016年发布的"全球慕课排行"中,学堂在线被评为"拥有最多精品好课"的三甲平台之一。能够成为最大的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有自己的“一套”。

“学堂在线背靠清华,很多清华毕业生因为之前的了解,会来这个平台做事。我们从中层到管理层的大多数人,都是北大清华等211,985大学毕业的。”学堂在线COO纪飚强调的第一点就是人才储备,“同时,最近一年,学堂在线还从各大顶级企业引进了很有能力的职业人士。”

再一个是课程内容。纪飚很认同“在线教育,内容为王”,据介绍,学堂在线课程获得了清华大学独家授权,edX独家授权,“在课程的引进和筛选上我们是不惜重金的”,纪飚提到了果壳网MOOC学院发布的2016年在线课程盘点数据报告,该报告显示在MOOC平台中拥有最多好课程的大学是清华大学。

能获得第三方评价机构“最好课程”的称号,背后和清华的资源不无关系。据了解,学堂在线有专门的课程委员会来筛选课程,同时聘请了清华的教务老师一起研讨课程的开发。学堂在线每天可产生1.2亿条数据,同时会有专门的数据团队从事这些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可视化等工作。体现在教学端就是,教师可查看数据,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肖星主讲的《财务分析与决策》这门课,累计学习人数已经超过了30万人。心理学概论、资治通鉴等课程的学习人数也都超过了15万人。对比线下课程,纪飚对于这种规模课程的感叹是,“这在传统课堂上是无法想象的。” 最后,纪飚谈到,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是学堂在线的指导单位,为其在发展方向上提供引导和支持。学堂在线的工作模式被称作“一体两翼”,即以“学堂在线”平台为依托,以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为一翼,以慕华教育公司为另一个翼。 2013年12月,教育部高教司批准清华大学成立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发起成立了慕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学校希望依托学堂在线MOOC平台,发挥行政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力量,探索一种“一体两翼”的在线教育发展模式。

2016年4月,学堂在线推出了教学工具雨课堂,它是一款将 IT 技术融入到课堂PPT和微信中的工具。教师可以将带有MOOC视频、习题、语音的课前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即时互动。课堂上,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实时答题、发弹幕,给老师点赞送花,提高教学效果。“慕课是在网上观看,雨课堂是在课堂上使用,学生为什么不可以在看慕课的时候用雨课堂学习呢?”纪飚表示,“将慕课和雨课堂有机结合,有机互动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和你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看手机”。智能手机的普及,让这个“最远的距离”也成了大学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雨课堂的出现,成功地将课堂上的手机转变为了用于学习的工具。

清华大学杨扬老师分享了她在大班教学中使用雨课堂的体会。她认为,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雨课堂对于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实现大班教学中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方面十分有效。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杨永华老师说,雨课堂解决了“三率”问题,即到课率、抬头率、入脑率。通过课上扫码签到、实时答题、答疑弹幕、数据分析,增强了师生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另一个学堂在线在布局的事情,是丰富慕课的品类。学堂在线大部分的课程是大学课程,但15年11月,学堂在线增加了大学先修课MOOCAP,这不难看出学堂在线想涉足职业教育的想法。 “清华以理工为主,教授职业课程有天然的优势”,纪飚说,学堂在线正在和顶级企业IBM一起,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打造一批课程,据了解,后续学堂在线还会和360、腾讯,阿里合作,“我们要提供有较高技术水准,又接地气的课程,为学生跨出校门就业做好衔接。”

与学堂在线类似,华文慕课是另一个以中文为主的慕课服务平台,旨在为全球华人服务,由北京大学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打造。华文慕课平台于2015年2月19号正式在北京大学校内院系一级进行试用。

"华文慕课"是以阿里云为依托,由过来人团队基于顶你学堂源代码二次开发,服务于全球华人的慕课平台,主要以华语课程为主。未来更多课程将会涉及香港,新加坡等地。

网易云课堂,是网易公司倾力打造的在线实用技能学习平台,该平台于2012年12月底正式上线,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程度,自主安排学习进度。

相比于学堂在线和华文慕课基本由大学教师课程组成的慕课平台,云课堂精选各类课程,与多家权威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合作,课程数量已达10000+,课时总数超100000,涵盖实用软件、IT与互联网、外语学习、生活家居、兴趣爱好、职场技能、金融管理、考试认证、中小学、亲子教育等十余大门类。

网易云课堂还具有许多特色板块和功能:微专业、系列课程、题库、笔记、进度管理和学习监督、问答。

其中微专业是由网易云课堂联合各领域知名专家,以就业为导向,直达企业具体刚需岗位而精心打造的职业培训方案,解决传统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让学员快速、全面地掌握相关技能,并获得工作机会。按要求完成学习,考试通过可获得专业认定证书,令你求职或加薪多一份独特优势。

题库是云课堂为各类热门考试的考生研发的题目类学习模块。目前用户可参加公务员、建筑师、会计等多类考试的真题练习测试,并参与题目的分析讨论。同时,题库会和相应考试类课程、学习计划有机整合,完整辅助考生整个备考过程。

总之云课堂立足于实用性的要求,从用户生活、职业、娱乐等多个维度,为用户打造实用学习平台。

在2017年1月15日,教育部正式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关于中国慕课下一步怎么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表示:“一是到2020年,将以国家名义推出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1000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进而带动1万门慕课和5000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在线运行;二是推出中国慕课标准,推进慕课广泛应用,把更多高质量的慕课输送到中西部地区高校;三是加强师资和技术人员培训,让更多教师会建慕课、会用慕课;四是推进慕课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五是加大慕课建设对外开放,占领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我国慕课数量已位列世界第一,有200余门慕课登陆国际著名课程平台,如果说2013年中国慕课还处于试水阶段,那么如今已和世界站在同一高度,有实力也有能力与世界一流大学比肩。

在中国,慕课从无到有,再到数量居世界第一,发展迅猛。但目前慕课在国内仍存在不少问题,其中辍学率高、版权不清成慕课发展瓶颈。

慕课缺乏课堂氛围,大部分同学也从未和慕课里的老师与同学交流过,学习慕课的同学大多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免费的视频资源大多不珍惜,纯粹靠兴趣去学习,很难坚持下去。在慕课上,你能发现很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像个知识宝库。但细数自己拿到的结业证书,大部分课程都学了一点儿,最后完成的课程其实只有一两门。

不少学生认为,线下上课效果比线上好。据调查,同一门课程,如果学分相同,仅有39.84%的学生选择慕课,60.16%的学生会选择线下上课。“很多学生对线上教学的认识,如对线上课程质量的认可程度、课程管理、线上评价、考试办法、学分管理等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清晰,选课率还不够理想”。

另外,版权归属不清制约着慕课发展,提到慕课, 汕头大学外国专家、教授田广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说白了,慕课的知识产权问题就是这门课程究竟归谁所有。是学校、教师个人还是慕课平台?比如在edX,大学拥有课程内容的版权,至于学校和课程制作方(教师)如何分配版权,平台并不干涉。”而这种版权分配的不明晰,很容易损害教师的知识产权。但教师恰恰又是对知识产权最为敏感的群体之一。

田广表示,在慕课课程的学习中,学习者需要发言互动,并需要在线提交作业。这就涉及另一个问题:慕课学员的发言或作业,如果构成作品的,其版权如何确定归属?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郑勤华也表示: “必须承认,目前教师在慕课方面的总体态度并不积极,因为做好一门慕课课程是十分耗费精力的。然而当教师付出数倍于平时的努力完成慕课课程后,既没有经济上的保证,又没有知识产权方面的保证,他们为什么还要做呢?”

所以在国内慕课热潮下,在不断推进大数据对慕课的技术支持外,推进人们对慕课的认识,完善课程视频的制作质量,改善体制,政府的助力同样重要。国内慕课的建设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OG_IN_ME/article/details/792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