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像盖房子一样架构企业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 https://blog.csdn.net/franklee_bupt/article/details/102707736

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结合业务架构与技术架构,按照系统的方法论,将企业架构绘制成一座10个维度的小房子)

由于企业自身的复杂性以及外部环境对企业响应要求的敏捷性,要求企业从战略、业务和技术方面统筹考虑,有效衔接。

企业架构需要从战略、业务、技术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与设计。战略、业务、技术是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部分,负责企业架构的人员应当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系统化地对企业进行分析和设计,从而保证企业架构的整体性。

企业战略侧重关注企业发展的长远和全局,通过分析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找出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同时确定机会和威胁,在知己知彼后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例如,某电信运营商通过分析认为,3G市场竞争中自身拥有的WCDMA技术相比其它竞争对手具有技术先进、产业链条更加成熟等优势,但在2G网络(GSM)的覆盖规模、网络质量等方面均与竞争对手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制定了3G领先战略,借助3G优势取得领先优势。

业务是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完成的,同时业务也需要技术的支持来实现。从企业内部看,需要整合内部和外部资源为客户提供服务。业务除了包括面向客户的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以及支撑业务运营的客户、产品、渠道、合作伙伴等元素外,还包括面向企业内部管理的人力资源、财务、资产、工程、知识、风险等方面。此外,支撑企业提供服务的资源则是企业价值提供的基础,比如电信运营商的通信网络资源,银行的货币资源、电力公司的电网资源等。

技术是一种手段,用于支撑业务需求的实现。在信息、通信、物联网等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技术在提升运营效率、管理水平、客户感知等方面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样,技术应当与业务紧密关联,应当能够迅速响应业务需求的变化。

企业架构应当能够紧密连接战略、业务与技术,作为指导企业发展和响应外部变化的蓝图。企业应该多个维度定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架构蓝图,用于评估企业发展现状和目标,通过目标与现状的对比,企业从多个维度定位问题和差距所在,并根据改进的原则、方法和工具进行不断调整,以实现企业整体目标。

本章按照从战略到业务再到技术的思路,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结合业务架构与技术架构,按照系统的方法论,将企业架构绘制成一座小房子,如图1-1-1所示:

图1-1-1 企业总体架构模型

从这座房子可以看出,企业架构共从10个维度进行管理,分别为:业务过程架构、信息架构、应用架构、集成架构、功能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部署架构、安全架构和治理架构。其中业务过程架构和信息架构属于业务层面,功能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部署架构属于技术层面,应用架构和集成架构处于业务和技术的衔接点,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而安全架构和治理架构则属于管理层面。

下面就对这10个架构进行简要说明。

(1) 业务过程架构和信息架构属于业务层面,用于描述业务流程、业务规则、信息规则等。

(2) 信息架构:信息架构和业务过程架构仿佛夫妻关系,如果说业务过程架构从动态角度管理企业的业务活动,那么信息架构则是从静态角度管理企业业务过程中产生的信息。

(3) 应用架构属于业务与技术的过渡层,通过能力的形式体现业务需求,同样也是对系统实现提出的要求,是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之间的共同约定。

(4) 集成架构的目标是实现对业务、应用、功能、数据、技术的粘合。从业务层面看,它集成了业务过程与信息;从应用层面看,它通过组合业务服务形成各种能力;从功能、数据和技术的层面看,它是系统功能、数据模型以及技术实现的粘合体。

(5) 功能架构是从系统用户角度看,为系统用户功能点的集合。功能形成的基础是应用需求或者能力要求,能力与功能是多对多的关系,一个能力可能需要功能点来实现,一个功能点也可能对应多个能力要求。

(6) 数据架构为功能架构的基石。按照数据支持目标,分为面向应用的交易型数据和面向决策的分析型数据;按照从业务到技术逐步落地的思路,分为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7) 技术架构是根据应用特点和功能要求,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而设计的,需要考虑性能满足能力、技术成熟度、可移植性、开发者群体规模、实施难度等因素,遵循分层、模块化、组件化、开放性的设计原则。

(8) 部署架构是应用软件、系统软件、系统硬件(主机、存储、网络等)的连接方式,部署架构的目标是保证系统可靠性、可用性、可伸缩性、高性能以及安全性,因此一般采用集群方式来实现应用部署。

(9) 安全架构是为了保证系统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的安全性,包括网络安全、信息安全、访问安全、安全管控等。需要构建一个从技术到管理的安全管控体系,实现对安全威胁的预防、发现、处理、分析等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10) 治理架构是保证从业务到技术的全过程的规范性、有效性、严谨性,通过建立从业务到技术的服务支撑体系,并借助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和保障制度,保障业务运营的连续性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franklee_bupt/article/details/102707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