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为什么选择B+树作为索引结构?

各种结构的比较

转自:http://www.gxlcms.com/mysql-366759.html

1、平衡二叉树(AVL):旋转耗时

缺点:由于旋转的耗时,AVL树在删除数据时效率很低

AVL树是严格的平衡二叉树,所有节点的左右子树高度差不能超过1;AVL树查找、插入和删除在平均和最坏情况下都是O(lgn)。

AVL实现平衡的关键在于旋转操作:插入和删除可能破坏二叉树的平衡,此时需要通过一次或多次树旋转来重新平衡这个树。当插入数据时,最多只需要1次旋转(单旋转或双旋转);但是当删除数据时,会导致树失衡,AVL需要维护从被删除节点到根节点这条路径上所有节点的平衡,旋转的量级为O(lgn)。

在删除操作较多时,维护平衡所需的代价可能高于其带来的好处,因此AVL实际使用并不广泛。

2、红黑树:树太高

优点:对于数据在内存中的情况(如Java的TreeMap和HashMap),红黑树的表现是非常优异的。

缺点:但是对于数据在磁盘等辅助存储设备中的情况(如MySQL等数据库),红黑树并不擅长,因为红黑树长得还是太高了。

当数据在磁盘中时,磁盘IO会成为最大的性能瓶颈,设计的目标应该是尽量减少IO次数;而树的高度越高,增删改查所需要的IO次数也越多,会严重影响性能。

与AVL树相比,红黑树并不追求严格的平衡,而是大致的平衡。

与AVL树相比,红黑树的查询效率会有所下降,这是因为树的平衡性变差,高度更高。但红黑树的删除效率大大提高了,因为红黑树同时引入了颜色,当插入或删除数据时,只需要进行O(1)次数的旋转以及变色就能保证基本的平衡。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AVL树的使用相对较少,而红黑树的使用非常广泛。例如,Java中的TreeMap使用红黑树存储排序键值对;Java8中的HashMap使用链表+红黑树解决哈希冲突问题(当冲突节点较少时,使用链表,当冲突节点较多时,使用红黑树)。

3、B树:为磁盘而生(也叫B-树)

优点:

  1. 与二叉树相比,B树的每个非叶节点可以有多个子树。因此,当总节点数量相同时,B树的高度远远小于AVL树和红黑树(B树是一颗“矮胖子”),磁盘IO次数大大减少。
  2. B树的优势除了树高小,还有对访问局部性原理(即操作系统的分页存储)的利用。

所谓局部性原理,是指当一个数据被使用时,其附近的数据有较大概率在短时间内被使用。当一次IO时,不光把当前磁盘地址的数据,而是把相邻的数据也都读取到内存缓冲区内。
B树将键相近的数据存储在同一个节点,当访问其中某个数据时,数据库会将该整个节点读到缓存中;当它临近的数据紧接着被访问时,可以直接在缓存中读取,无需进行磁盘IO;换句话说,B树的缓存命中率更高。

定义B树最重要的概念是阶数(Order),对于一颗m阶B树,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每个节点最多包含 m 个子节点。
  2. 如果根节点包含子节点,则至少包含 2 个子节点;除根节点外,每个非叶节点至少包含 m/2 个子节点。
  3. 拥有 k 个子节点的非叶节点将包含 k - 1 条记录。
  4. 所有叶节点都在同一层中。

可以看出,B树的定义,主要是对非叶结点的子节点数量和记录数量的限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树在数据库中有一些应用,如mongodb的索引使用了B树结构。但是在很多数据库应用中,使用了是B树的变种B+树。

4、B+树

B+树也是多路平衡查找树,其与B树的区别主要在于

  1. B树中每个节点,包括叶节点和非叶节点,都存储真实的数据,B+树中只有叶子节点存储真实的数据,非叶节点只存储键。
  2. B树中一条记录只会出现一次,不会重复出现,而B+树的键则可能重复重现——一定会在叶节点出现,也可能在非叶节点重复出现。
  3. B+树的叶节点之间通过双向链表链接。

B树中的非叶节点,记录数比子节点个数少1;而B+树中记录数与子节点个数相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是重点!!!
由此,B+树与B树相比,有以下优势

  1. 更少的IO次数:B+树的非叶节点只包含键,而不包含真实数据,因此每个节点存储的记录个数比B数多很多(即阶m更大),因此B+树的高度更低,访问时所需要的IO次数更少。此外,由于每个节点存储的记录数更多,所以对访问局部性原理的利用更好,缓存命中率更高。
  2. 更适于范围查询:在B树中进行范围查询时,首先找到要查找的下限,然后对B树进行中序遍历,直到找到查找的上限;而B+树的范围查询,只需要对链表进行遍历即可。
  3. 更稳定的查询效率:B树的查询时间复杂度在1到树高之间(分别对应记录在根节点和叶节点),而B+树的查询复杂度则稳定为树高,因为所有数据都在叶节点。

B+树也存在劣势:由于键会重复出现,因此会占用更多的空间。但是与带来的性能优势相比,空间劣势往往可以接受,因此B+树的在数据库中的使用比B树更加广泛。

5、局部性原理(在意树高的原因)

在现代的操作系统中,把数据从外存读到内存所使用的单位一般被称为“页”,每次读取数据都需要读入整数个的“页”,而不能读入半页或者0.8页。一页的大小由操作系统决定,常见的页大小一般为4KB=4096字节。所以不管我们是要读取1字节还是2KB,最后都是需要读入一个完整的4KB大小的页的,那么一个节点的读取成本就取决于需要读入的页数。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一个节点的大小小于一页的大小,那么就会有一部分时间花在读取我们根本不需要的数据上(节点之外的数据)。
二叉树在这方面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其一个节点中只有一个数据,每次IO只能得到一个有用数据,而如果一个节点中包含的数据越多,一次IO中有用数据越多,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发布了67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32 · 访问量 6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3751710/article/details/104671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