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netes(k8s)-集群日志

作者介绍:简历上没有一个精通的运维工程师。请点击上方的蓝色《运维小路》关注我,下面的思维导图也是预计更新的内容和当前进度(不定时更新)。

图片

我们上一章介绍了Docker基本情况,目前在规模较大的容器集群基本都是Kubernetes,但是Kubernetes涉及的东西和概念确实是太多了,而且随着版本迭代功能在还增加,笔者有些功能也确实没用过,所以只能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来讲解。

我们在执行kubeclt命令也好,还是查看控制节点的日志也好,默认的日志级别较低,部分日志并不会显示出来,比如我们前面介绍的其他组件的时候就调整过组件的日志。

首先要知道的是Kubernetes的组件默认的日志级别都是5,最高是10。所以如果要查看更详细的日志,需要调整日志级别,通过更详细的日志来分析问题。

kubectl

输入命令时候自动带入,属于一次性的。

kubectl get node  -v=7

kube-apiserver

添加以后,根据静态Pod特性它会自动重启kube-apiserver容器。

vi /etc/kubernetes/manifests/kube-apiserver.yaml

#在启动参数里面添加大于5的参数,注意格式。
- --v=8

kube-controller-manager

添加以后,根据静态Pod特性它会自动重启kube-controller-manager容器。​​​​​​​

vi /etc/kubernetes/manifests/kube-controller-manager.yaml
#在启动参数里面添加大于5的参数,注意格式。
- --v=7

kube-scheduler

添加以后,根据静态Pod特性它会自动重启kube-scheduler容器。​​​​​​​

vi /etc/kubernetes/manifests/kube-scheduler.yaml
#在启动参数里面添加大于5的参数,注意格式。
- --v=9

kubelet

添加以后需要手工重启kubelet服务。

vi /var/lib/kubelet/kubeadm-flags.env
#添加
-v=9

#重启kubelet服务
systemctl restart kubelet

​​​​​​​

以上操作根据日志级别的不同,会产生的日志大小也不相同,需要合理考虑。尤其是静态Pod的未做日志切割的情况下。测试环境验证功能可以随意调整,但是生产环境调整参数还是要慎重。

运维小路

一个不会开发的运维!一个要学开发的运维!一个学不会开发的运维!欢迎大家骚扰的运维!

关注微信公众号《运维小路》获取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dessler/article/details/14707660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