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日记》读后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022-5-10号读完,一直在枕边书,放了一个月,才读完。本书的前部分章节还是比较新颖,了解到一介文学泰斗在正值青年的时候在做些什么,季羡林先生痴迷书籍,每日阅读,占据了他每天大部分的时间,有想法了就写写稿子,投稿到期刊,会获得一些稿费,来支撑他买新书。他不仅阅读中文,还阅读英文、法文和德文书籍,真的是饱读诗书。

先生也是一味热爱生活、性格洒脱坦率的人。偶去去看看电影、打打网球、看看篮球赛和足球赛。当然看女篮就是很搞笑了。我读这本出的冲动来自网络上大家评价的,先生经常去北大附中去看女子篮球队打球,在日记中随性的说:“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其实不是去看篮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学大腿倍儿黑,只看半场而返”。

在此书的最后部分,是先生最悲伤的时候,因为他八年没有回家看望母亲,母亲却离世了,他非常悔恨和内疚。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时候的先生多愁善感,比如婶母的苛责、母亲的死去、前程的迷茫、经济的窘困都会让他感到伤心难过。

先生在大学四年,那时候没有电子设备,每天都在努力的读书,从来没有辜负过青春!他的青春回忆永远值得我们新一代的青年学习。

还有先生经常提到的长之,大学里能有长之这样知心的朋友,如同俞伯牙与钟子期,知音难寻啊。经常与长之秉烛谈心,实属难得。此外先生处于的时候,是文学飞腾的时代,参加的文学会议,都是一群文学的巅峰作者们,感叹那个时代,造就了一群文学泰斗们。

没有太多可以摘抄的笔记,就一句话,我觉得挺好,自己很喜欢。

昨天通杨先生上燕大,走了成府,在一个小庙前面看见一条狗,撒完了尿以后,正着腚抓土。我想它的意思(或者是遗传下来的习惯)是想把尿埋了,然后它抓的土量极少。而方向也不对——这也是形式主义了。

先生的大学里发奋学习,以第一优异成绩毕业,之后就是走向了辉煌的人生。

1934年大学毕业,肩负养家的责任,回济担任国文教员一年。

1935年清华大学和德国签订留学生交换协议。季羡林因为本科期间四年成绩全优,报名即通过留德审核。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4132321 查看本文章

1935年8月1日,季羡林告别亲朋好友,踏上去往德国的列车。翻开另外一页人生——留德十年。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3935696/article/details/12468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