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现状
如今的互联网,延续了2018年的态势。虽然前些年,每到年底的时候大环境都不好,然而来年照样春暖花开。但是现在的互联网环境是真的不好了。
首先各大公司争相优化员工,小公司我就不提了,咱就只说大公司。先有阿里、百度、京东、网易、美团和滴滴,再有外企甲骨文和IBM。前些年各大公司优化员工的时候都藏着掖着,而且用词很含蓄,都说是正常的人员流动和业务调整。今年就不同了,没必要藏着掖着了,而且有些公司由于补偿到位,还裁出了一片好评。
最开始大家以为只是移动端环境不好,到现在才发现,是整个互联网环境都不好了。所以,谁也别笑谁,大环境不好,谁也跑不了。
与此同时,腾讯和今日头条的广告收入也受到影响。究其原因,是很多广告主缩减了广告投放预算。缩减广告投放预算的背后,还是因为缺钱。互联网就是这么奇妙,一环扣一环,大环境不好,公司和员工同样难受。
所以这个时候,出色的开发能力能让你的开发职业生涯更加顺风顺水。
下面我想结合我的经历给大家讲一下几点:
-
如何系统化学习 Android 技术?(Android 知识体系)
-
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 Android 开发人才?(Android 市场行情)
-
Android 学习的方式都有哪些?(Android 学习方式)
-
对 Android 学习和提升的一些建议。(Android 提升建议)
如何学习Android Framework
既然Framework这么重要,那我们该如何学习呢?
关于如何学习Android Framework开发知识,最近小编有幸在字节跳动总监手里扒到这份Android framework高级开发笔记,部分知识章节发布到了在知乎上竟然1000+点赞,今天就拿出来分享给大家。
本笔记主要讲解了Framework的主要模块:
第一章: 深入解析Binder
Binder机制作为进程间通信的一种手段,基本上贯穿了andorid框架层的全部。所以首先必须要搞懂的Android Binder的基本通信机制。
本章知识点
- Binder 系列—开篇
- Binder Driver 初探
- Binder Driver 再探
- Binder 启动 ServiceManager
- 获取 ServiceManager
- 注册服务(addService)
- 获取服务(getService)
- Framework 层分析
- 如何使用 Binder
- 如何使用 AIDL
- Binder 总结
- Binder 面试题全解析
第二章: 深入解析Handler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网上分析 Handler 机制原理的文章那么多, 为啥还要画蛇添足整理这份笔记呢?不是说前人们写的文章不好,我就是觉得他们写的不细, 有些点不讲清楚,逻辑很难通顺的,每次我学个什么东西时遇到这种情况都贼难受。
本章先宏观理论分析与 Message 源码分析,再到MessageQueue 的源码分析,Looper 的源码分析,handler 的源码分析,Handler 机制实现原理总结。最后还整理Handler 所有面试题大全解析。
Handler这章内容很长,但思路是循序渐进的,如果你能坚持读完我相信肯定不会让你失望。
第三章: Dalvik VM 进程系统
Andorid系统启动、init 进程、Zygote、SystemServer启动流程、 应用程序的创建使用,Activity的创建、销毁 Handler和Looper。
第四章深入解析 WMS
窗口管理框架 系统动画框架 View的工作原理。
第五块 PackagerManagerService
包管理服务。 资源管理相关类
学习福利
【Android 详细知识点思维脑图(技能树)】
其实Android开发的知识点就那么多,面试问来问去还是那么点东西。所以面试没有其他的诀窍,只看你对这些知识点准备的充分程度。so,出去面试时先看看自己复习到了哪个阶段就好。
虽然 Android 没有前几年火热了,已经过去了会四大组件就能找到高薪职位的时代了。这只能说明 Android 中级以下的岗位饱和了,现在高级工程师还是比较缺少的,很多高级职位给的薪资真的特别高(钱多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所以努力让自己成为高级工程师才是最重要的。
这里附上上述的面试题相关的几十套字节跳动,京东,小米,腾讯、头条、阿里、美团等公司19年的面试题。把技术点整理成了视频和PDF(实际上比预期多花了不少精力),包含知识脉络 + 诸多细节。
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以图片的形式给大家展示一小部分。
详细整理在GitHub可以见;
网上学习 Android的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希望这份系统化的技术体系对大家有一个方向参考。
BC%81.md)**
网上学习 Android的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希望这份系统化的技术体系对大家有一个方向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