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啥问啥】智能座舱中的儿童遗留检测(CPD,Child Presence Detection)技术详解

CPD儿童遗留检测

智能座舱中的儿童遗留检测(CPD,Child Presence Detection)技术详解

引言

儿童遗留检测(CPD,Child Presence Detection)系统是一项旨在保护儿童免受因被遗忘在车内而导致的热中暑危险的重要安全技术。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因类似事件导致的悲剧频发,各国政府、监管机构以及汽车行业正积极采取行动,推动相关法规的制定与实施,要求新车必须配备该功能。本文旨在全面介绍CPD系统的技术原理、实现方式、市场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车辆安全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CPD的背景与意义

据统计,汽车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即使短暂暴露于阳光下,车内温度也能迅速攀升至危险水平。例如,在35℃的外部环境中,汽车内部温度可能在15分钟内达到65℃,这样的高温环境对儿童而言是极其危险的。仅需20分钟,高温即可对儿童的大脑和肾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而30分钟内儿童可能陷入昏迷甚至死亡。由于儿童缺乏自救能力和表达能力,此类事件一旦发生,往往后果严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深重的伤痛。

CPD系统的出现,旨在通过智能化技术,有效监测车内情况,及时发现并预警儿童遗留问题,从而避免悲剧的发生。该系统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和算法,能够精准识别车内是否存在儿童,并触发相应的警报机制,包括推送信息至车主手机、发出警报声、自动开启车窗或空调等,以尽快解救被困儿童。这一技术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还能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加安心的出行环境。

CPD的实现方式

CPD系统的实现方式主要分为直接识别和间接识别两大类,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直接识别

直接识别技术通过直接检测车内人员的生命体征或身体特征来判断是否存在儿童。

  • 摄像头:包括可见光摄像头和红外夜视摄像头。可见光摄像头利用高清图像捕捉技术,能够清晰地识别车内人员的情况,但存在隐私保护问题,且在光线不足或视线遮挡的情况下识别能力受限。红外夜视摄像头则能在各种光照条件下进行精准测温和目标检测,更适合用于夜间或光线不足的环境。红外夜视摄像头还能通过检测车内温度差异来识别儿童的存在,提高了系统的识别精度。

  • UWB(超宽带):UWB技术通过发射和接收极短脉冲信号,实现对车内空间的精准感知。该技术具有低功耗、高精确度、不易受干扰且不会引起隐私问题的优点。UWB传感器能够穿透座椅和内饰材料,准确检测儿童的存在,即使在儿童静止不动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有效识别。然而,UWB技术的成本相对较高,且需要专业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

  • 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利用高频电磁波对目标进行探测和定位,能够呈现车内所有微动作部位,并通过先进的算法进行对象判断。毫米波雷达的优势在于检测范围更广、覆盖更全面、精度更高且不受光线影响。它能够穿透座椅和内饰材料,准确检测儿童的位置和动作,即使在复杂环境下也能保持较高的识别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毫米波雷达在CPD系统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 生物识别技术: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虽然在当前CPD系统中应用较少,但未来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生物识别技术能够通过对儿童面部特征或指纹的识别,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然而,这些技术需要采集和存储个人生物信息,因此在使用时需要充分考虑隐私保护问题。

间接识别

间接识别技术则通过车门开关状态、座椅压力感应、电容感应等逻辑信息来推断车内是否存在人员。

  • 压力感应:通过在座椅底部安装压力传感器,检测座椅上的压力变化来判断是否有儿童遗留在车内。该技术成本较低、易于安装,但可能因放置重物而产生误报,且无法检测不在座位上的儿童。为了提高识别精度,一些系统还会结合座椅高度和倾斜角度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 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来检测目标物体的位置和距离。采用MEMS微纳工艺制造的超声波传感器具有超低功耗、低电流要求、感应范围广、尺寸小且易于隐藏式安装的优点。超声波传感器能够检测座椅和地板上的微小变化,从而判断是否有儿童存在。然而,在复杂环境下的识别能力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如座椅材质、形状以及车内其他物体的干扰。

  • 重量传感器:通过测量座椅或车门的重量变化来推断车内是否有人员。该技术成本较低,但同样存在误报的可能性,且无法精确区分儿童和成人。为了提高识别精度,一些系统还会结合座椅的材质和形状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市场趋势与法规推动

近年来,随着CPD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对车辆安全性能的日益重视,CPD功能正逐渐成为新车标配。

  • 欧盟:欧洲新车评估计划(E-NCAP)自2019年起开始规划CPD技术,并从2023年起启动了对“儿童车内遗留检测”的加分程序。从2025年开始,只有采用直接传感技术的CPD解决方案才能获得E-NCAP的加分项或更高评分。这一举措将推动欧洲车企加快CPD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程。

  • 美国:美国国会正在推动Hot Cars Act法案的通过,该法案旨在强制新车配备CPD技术以减少儿童因被遗忘在车内而导致的热中暑死亡事件。预计该法案将于2025年前后正式生效。这将为美国市场的CPD技术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市场需求。

  • 中国: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CATARC)旗下的C-NCAP在2025版规程中加入了CPD测试项目,为安装该功能的车辆提供加分项。这一举措将推动国内车企加快CPD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程,提升国产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等也在积极推动CPD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随着全球范围内对车辆安全性能的日益重视,CPD功能将成为未来新车的重要标配之一。

CPD技术的未来发展

随着CPD相关法规的落地实施以及消费者对车辆安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CPD技术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 技术迭代与优化:毫米波雷达、UWB、红外夜视摄像头等核心技术将在检测范围、精度、功耗等方面持续优化提升。这些技术将不断突破现有限制,提高系统的识别精度和稳定性。同时,生物识别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等也将被更多地应用于CPD系统中,以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例如,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摄像头捕捉的图像进行智能分析,可以实现对儿童行为的精准识别和预警。

  2. 多传感器融合与智能化:随着智能座舱概念的普及和车联网技术的发展,CPD系统将与其他舱内监测系统(如驾驶员监测系统DMS、乘客行为分析系统等)进行深度融合和协同工作。通过多传感器信息的融合处理,可以实现对车内环境的全面感知和智能决策。例如,当CPD系统检测到儿童遗留时,可以自动触发DMS系统对驾驶员进行提醒或警示,以确保及时采取救援措施。同时,智能座舱系统还可以根据车内环境自动调节温度、湿度等参数,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乘车体验。

  3. 成本降低与普及化: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规模化生产效应的显现,CPD系统的成本将逐渐降低。这将使得更多车型能够配备该功能,从而提高整个市场的安全性能水平。同时,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的出台也将进一步推动CPD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未来,无论是高端车型还是经济型轿车,都有可能标配CPD功能,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加安心的出行环境。

  4. 市场扩展与国际化:随着国内车企的出海步伐加速以及国际市场对车辆安全性能的日益重视,CPD功能将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和重视。本土企业将通过技术创新和本地化服务与国际厂商展开竞争,共同推动CPD技术的全球应用和发展。未来,CPD技术将成为国际汽车市场的重要竞争点之一,为各国车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5. 法规完善与标准化:随着CPD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以确保CPD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包括制定统一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加强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等。同时,国际间也将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CPD技术的标准化和国际化进程。这将为CPD技术的全球应用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技术支持。

结语

CPD系统作为一项重要的车辆安全技术,对于保护儿童免受因被遗忘在车内而导致的热中暑危险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法规的推动,CPD系统将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CPD将成为所有新车的标配功能之一,为儿童乘车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技术创新和突破能够不断涌现,为智能座舱和车联网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我们可以为家庭和社会创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环境。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ieshizhishou/article/details/14317799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