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傅里叶到小波 6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poisonchry/article/details/81069595

在上一篇文章《从傅里叶到小波5》解释了小波变换是从短时傅里叶概念的衍生,从它们的函数形式也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相似。现在,我们观察小波变换的数学表达式, C W T x ψ ( τ , s ) = Ψ x ψ ( τ , s ) = 1 | s | f ( t ) ψ ( t τ s ) d t ,小波基函数 Ψ = ψ ( t τ s ) 与滤波器的有些类似。我们知道,对频域使用滤波器,可以过滤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而对时域信号进行滤波,通常是作平滑处理,但反过来说,被平滑掉的“锯齿”,实际上也是原始信号的高频部分,从这个意义讲小波变换,起到了一个信号分流器的角色,将原始信号过滤为高频和低频部分,那么它又是如何具体工作的呢?

为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时域信号的基本特点。

时域信号的基本特点

原始信号

这是一个采样率为30Hz,采集时间为350s的原始时域信号,因为高频信号快速振荡的特点,可以在较短的观察周期里清晰的看见,而低频信号由于振荡较慢,所以需要一个较长的观察周期才能够发现。

  • 低频信号 ——> 振荡较慢 ——> 需要较长的观测周期 ——> 频域上能有更好的体现
  • 高频信号 ——> 振荡较快 ——> 需要较短的观测周期 ——> 时域上能有更好的体现

所以,如果我们使用某种平滑函数,也就是时域滤波器对原信号卷积,那么就可以把原始信号上的“毛刺”给剔除掉,例如用线性平滑函数,对该信号进行处理,那么可以得到一个平滑后的图:

线性平滑

小波函数

为了理解小波变换的原理,你首先需要把小波函数 ψ 当成一个时域滤波器,只不过这个滤波器和我们常见的滤波器,例如二阶的高斯滤波器,一阶的带通滤波器,或者其他样条滤波器不太一样,小波函数之所以叫小波(Wavelet),顾名思义,它有在有限位置振荡,积分为0,可以拉伸和压缩等较其他常用的滤波器所不一样的特殊属性。

C W T x ψ ( τ , s ) = Ψ x ψ ( τ , s ) = 1 | s | f ( t ) ψ ( t τ s ) d t

小波函数

这些是比较常用的小波函数,它们都是在有限空间里振荡能量衰减,并且积分为0的函数。由于小波本身具备滤波器的性质,所以要知道过滤后的信号的形态特征上,多多少少会带上小波函数的形态特征。

对原始信号的小波分解

这里写图片描述

由于小波函数的振荡特点,所以当我们对X轴进行压缩,可以得到以高频信号,反之可以得到一个低频信号,由于小波函数只在有限区间内振荡,所以需要在每次计算完毕后,对小波函数进行平移,从 T 0 ,移动到 T 1 然后对原信号做卷积,再移动到下一个时刻 T 2 ,一直覆盖完毕全部原始信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时间、尺度、频率分布的图,如果以三维形式 plot 出来,大概就是这样的:

这里写图片描述

用示例图表示计算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小波变换总是从最小尺度(也就是最高频率)开始计算,需要注意一点就是尺度和频率的换算方式 f r e q = 1 / s c a l e

第一次计算

这里写图片描述

第二次计算

这里写图片描述

第三次计算

这里写图片描述

……

其中蓝色部分,就是小波函数,黄色的信号代表原始信号。

对于连续小波变换,它的控制参数由两个参数 s , τ 控制,分别表示小波函数的缩放scale大小的s,和时间轴平移距离 τ 。为了保证“对齐”,小波函数总是遵循 2 n 的形式进行缩放和平移的。在某些文章或教程里,你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格子用来说明小波的特点,但在中文教材里缺很少会详细解释这个格子的意思

这里写图片描述

格子的横坐标代表时间坐标t,纵坐标代表的是频率,格子的数量从最下层到最上层,数量以 2 n 增加,这告诉我们,随着频率增高,需要的计算次数也在增加;

每个格子的面积,也就是小波函数振荡部分对原信号函数的积分区域是一样的,这使得小波在不同尺度上,可以尽最大可能覆盖对应的频率范围,换句话说,就是用大尺度小波函数对信号中低频信号进行积分,可以最大尺度捕捉到低频信号部分,反之则是高频信号。

所以,由于各格子的宽度,也就是观测窗口,是随着频率一起调整,所以这也是小波分析相较于短时傅里叶,说它是一种动态分析的原因。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poisonchry/article/details/8106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