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考研)习题篇--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本博文基于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析(胡寿松第二版),解答经典习题,总结解题规律,便于同学们的复习,该篇属于自动控制原理的习题篇,以习题为驱动,不做只懂理论不懂解题的人,因作者也是在复习考研,也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总结的东西难免会有所纰漏,如发现,请在评论区提醒,望共同进步,考研成功上岸!



  1. 题目:解释下面的名词或者简答下面的问题。
    a.自动控制;b.自动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的原理;d.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e.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解:
    a.自动控制: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被控量)自动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b.自动控制系统:将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机总体,这就是自动控制系统。
    c.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控制装置对被控对象施加的控制作用,是取自被控量的反馈信息,用来不断修正被控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任务。
    d.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① 按控制方式分为:开环控制、反馈控制、复合控制;
    ② 按元件类型分为:机械系统、电气系统、机电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生物系统;
    ③ 按系统功用分为:温度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位置控制系统;
    ④ 按系统性能分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确定性系统和不确定性系统;
    ⑤ 按输入量变化规律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e.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其中:稳定性是保证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线性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是由系统结构和参数决定的,与外界因素无关。


2.题目:下图是电炉稳定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分析系统保持电炉温度恒定的工作过程,指出系统的被控对象、被控量以及各部件的作用,画出系统方块图。
电炉温度控制系统
考点分析:通过工作原理分析,绘制系统方块图,并明确系统的组成。
解:
a.总的原理叙述。
电炉使用电阻丝加热,并要求保持炉温恒定。由原理图知,采用热电偶来测量炉温并将其转换为电压信号,将测量得到的电压信号反馈到输入端,与给定电压信号反极性连接,实现负反馈。二者的差值称为偏差电压,它经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后驱动直流伺服电动机。电动机经减速器带动调压变压器的可动触头,改变电阻丝的供电电压,从而调节炉温。
b.原理具体化叙述。
当炉温偏低时,测量电压 u u u小于给定电压 u 0 u_0 u0,二者比较的偏差电压为 Δ u = u 0 − u \Delta{u}=u_0-u Δu=u0u;由于 Δ u \Delta{u} Δu为正,电动机"正"转,使调压器的可动触头上移,电阻丝的供电电压增加,电流加大,炉温上升,直至炉温升至给定值为止。此时, u = u 0 , Δ u = 0 u=u_0,\Delta{u}=0 u=u0Δu=0,电动机停止转动,炉温保持恒定。
当炉温偏高时, Δ u \Delta{u} Δu为负,经放大后使电动机"反"转,调压器的可动触头下移,使供电电压减小,直至炉温等于给定值为止。
c.各部件的作用。
系统的被控对象:电炉;被控量:电炉炉温;执行机构:伺服电动机、减速器、调速器;检测元件:热电偶。
d.绘制控制系统方块图。
电炉温度控制方块图



  1. 题目:下列各式是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其中 c ( t ) c(t) c(t)为输出量, r ( t ) r(t) r(t)为输入量,试判断哪些是线性定常或时变系统,哪些是非线性系统。
    考点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可用线性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线性系统;如果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的系数全为常数,则称为线性定常系统;否则称为线性时变系统。
    用非线性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非线性系统。非线性方程的特点:系数与变量有关,方程中含有变量及其导数的高次幂或乘积项。

    解:
    a.
    c ( t ) = 5 + r 2 ( t ) + t d 2 r ( t ) d t 2 ; ( 非 线 性 时 变 系 统 ) c(t)=5+r^2(t)+t\frac{d^2r(t)}{dt^2};(非线性时变系统) c(t)=5+r2(t)+tdt2d2r(t)(线)
    b.
    d 3 c ( t ) d t 3 + 3 d 2 c ( t ) d t 2 + 6 d c ( t ) d t + 8 c ( t ) = r ( t ) ; ( 线 性 定 常 系 统 ) \frac{d^3c(t)}{dt^3}+3\frac{d^2c(t)}{dt^2}+6\frac{dc(t)}{dt}+8c(t)=r(t);(线性定常系统) dt3d3c(t)+3dt2d2c(t)+6dtdc(t)+8c(t)=r(t)(线)
    c.
    t d c ( t ) d t + c ( t ) = r ( t ) + 3 d r ( t ) d t ; ( 线 性 时 变 系 统 ) t\frac{dc(t)}{dt}+c(t)=r(t)+3\frac{dr(t)}{dt};(线性时变系统) tdtdc(t)+c(t)=r(t)+3dtdr(t)(线)
    d.
    c ( t ) = r ( t ) cos ⁡ ω t + 5 ; ( 非 线 性 时 变 系 统 ) c(t)=r(t)\cos\omega{t}+5;(非线性时变系统) c(t)=r(t)cosωt+5(线)
    e.
    c ( t ) = 3 r ( t ) + 6 d r ( t ) d t + 5 ∫ − ∞ t r ( τ ) d τ ; ( 线 性 定 常 系 统 ) ( T i p s : 方 程 两 边 求 导 ) c(t)=3r(t)+6\frac{dr(t)}{dt}+5\int_{-\infty}^{t} r(\tau) d\tau;(线性定常系统)(Tips:方程两边求导) c(t)=3r(t)+6dtdr(t)+5tr(τ)dτ(线)(Tips:)
    f.
    c ( t ) = r 2 ( t ) ; ( 非 线 性 定 常 系 统 ) c(t)=r^2(t);(非线性定常系统) c(t)=r2(t)(线)
    g.
    c ( t ) = { 0 , t < 6 ; r ( t ) , t ≥ 6 。 ; ( 线 性 延 迟 系 统 ) c(t)= \begin{cases} 0,&t<6;\\ r(t),&t≥6。 \end{cases};(线性延迟系统) c(t)={ 0r(t)t6;t6(线)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9032096/article/details/108041101